近期,针对乳粉安全的政策频出。6月前,根据新版《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(2013版)》要求,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必须完成换证审查和再审核,因“用制药标准管理奶粉”“企业自建自控奶源”等严规,奶粉企业正经历“生死大考”。6月13日,《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》又正式下发,提出力争到2015年,形成1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;到2018年,争取形成3—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,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超过80%。
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后,乳粉行业会出现怎样的变局?乳企如何应对?提高标准是否会带来价格的上涨?
82家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,乳企改造投入34.4亿元
根据国家食药监管总局5月底公布的数据,此轮生产许可审查后,全国共有82家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,未通过审查、申请延期和注销的企业51家。
国家食药监管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巡视员毕玉安介绍,这次审查工作中,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加大技术改造、研发,投入共计34.4亿元。
“国家提高婴幼儿乳粉生产门槛后,我们大部分生产线产品质量依然高于国家标准。但也有很少一部分生产线需要升级改造,产品成本会略有增加。”伊利集团奶粉事业部质量部经理张晓东说,截至2013年年底,伊利检测设备累计投入5.15亿元。据介绍,目前其在全国拥有自建、在建及合作牧场2200多家,规模化、集中化的养殖在奶源供应比例中占90%以上。
此前,作为河北第一家获得生产许可的君乐宝,因推出130元一罐的奶粉,受到市场关注。为通过许可审查,君乐宝也投入1亿多元进行改造。
安全监管措施频出 用制药标准管理乳粉
收藏
评论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