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中心 | 羊奶100移动版 | 投稿邮箱:tougao@yangnai100.com

倒奶现象倒逼奶业机制创新

2015-01-12 10:21:50 作者: 来源:羊奶100网

  近期,全国多省出现的“倒奶”、“宰杀奶牛”现象蔓延到河南。在新乡某养殖小区,卖不出去的牛奶被奶农倒到了麦田,引起社会广泛关注。有乳业资深分析师表示,由于不少国家对中国、印度等新兴市场消费需求过于乐观,导致原奶产量暴涨,价格下跌;而同期国内原奶则因生产规模有所扩大,饲料、技术等成本价格高于国外,致使成品奶企业大量使用国外的奶粉和原奶,而国内生鲜奶大量过剩没人收购。1月7日,农业部下发紧急通知,要求各地积极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,稳定中小牧场和养殖户小区的奶价,保护奶农利益。
  国外过高估计中国的奶产品需求,他们为此付出了代价;奶牛养殖企业和奶农盲目扩大产量,他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;国内饲料、水电、运输等成本居高不下,政府无形中也要为此承担道义上的责任,可以说,他们都是这次奶业危机的失败者,但令人奇怪的现象是,处于国内奶业生产链中非常重要一环的国内成品奶生产企业,他们生产的成品奶几乎没有降一分钱,利润如往常一样坚挺,没有与上述各环节同甘共苦、生死相依,而是“任凭风吹浪打,我自岿然不动”,成了现有奶业体制下旱涝保收的最大的既得利益者!
  在奶业市场一片萧条、令人焦虑的气氛中,国内成品奶生产企业一枝独秀的状况显得特别刺眼。为何会有这种现象?中国乳业杂志社社长冯艳秋认为,奶业是个舶来品。在国外,企业一般是先有养殖场再进行加工,奶农是乳品企业的股东,二者构成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。但国内乳业产业是两张皮,奶业养殖和加工企业相互独立,主要靠合同供奶,变数多风险大。原中国奶协常务理事王丁棉说,与奶业发达国家大都实行养、加、销一体化经营不同,我国乳品企业掌控生鲜乳的收购权和定价权,奶农在价格上没有发言权,“奶少时抢奶、奶多时拒收”成为常态,“养殖环节的利润占乳业整体利润不足10%。”他说。
  这才是国内奶业危机不定期爆发的最深层最重要的原因之一。针对目前迫在眉睫的“倒奶”、“杀奶牛”现象,我们无法埋怨奶农的无情和浪费,如果他们把原奶赔本出售或无偿送给消费者,只能给消费者造成超低价甚至无偿享受牛奶的心理定位和惯性,只能让原奶价格长期低迷,只能让养奶牛的企业和家庭因持续亏损而绝望,造成恶性循环,因此,“倒奶”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举措,也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不成熟时期很常见的做法。在这个时候,政府之手必须发挥作用,采用“组织收储鲜奶喷粉或者给奶农发放补贴”的办法,以防止“倒奶”现象继续蔓延。
  当然,这只是临时举措,“中国乳业向养殖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”这才是治本之策。但是,这种以大公司为依托的乳业生产方式,在我国还需要大力度的改革做前提,比如要解决土地流转问题,要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条件,要有更可靠的法制环境等,这还需要时间,无法马上实现。而现在就能做到的,则是建立类似于“欧佩克”(石油输出国组织)性质的自我保护机制——原奶生产者民间行业协会。有了这种协会,才有条件设立专业的机构研究市场行情,提前预测市场价格走势,才有能力调节各原奶生产的规模,避免原奶生产者之间在价格上的无序竞争和自相残杀。一旦发现成品奶企业有违反合同拒收原奶的企图时,才能以比个体企业更强大的力量将他们告上法庭。

标签:倒奶 乳业 羊奶

羊奶100网版权及免责声明:
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羊奶100网”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羊奶100网。使用作品时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羊奶100网(www.yangnai100.com)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羊奶100网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※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——QQ:864717742
评论排行